.:.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放过老百姓吧!没油水可榨了
本頁主題: 放过老百姓吧!没油水可榨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我本英雄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770
威望:1081 點
金錢:2631 USD
貢獻:27813 點
註冊:2014-07-04

放过老百姓吧!没油水可榨了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写下的这句诅咒,竟在400年后的一场停尸费敲诈案中应验。
清明节,本该是祭奠逝者的日子,河南的李秀娥(化名)却依然无法让女儿入土为安。
她的女儿柳某去世五年,尸体被扣在殡仪馆,一纸死亡证明成了“奢侈品”,38万元停尸费成了“勒索金”。

这五年间,殡仪馆、公安局、法院、民政局轮番登场,却集体上演了一场“踢皮球”大戏。

直到舆论沸腾,这场荒诞剧才勉强落幕。

李秀娥的故事,始于一场悲剧。

五年前,女儿柳某因被男友谋害而去世,尸体被送至当地殡仪馆直至24年凶手被执行死刑。

然而,当她准备处理后事时,殡仪馆开出了一张38万元的停尸费账单。

这笔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十年的积蓄。

更荒唐的是,殡仪馆以“未结清费用”为由拒绝将尸体还给李秀娥——无法缴纳天价停尸费和得到死亡证明,李秀娥连火化女儿的资格都没有。

她跑遍公安局、民政局、法院,得到的答复却让人窒息:

公安局:“法院终审判决书已足够,因此不予出具。”

殡仪馆:“公安机关出具死亡证明,且必须先交清停尸费。”

法院:“判决书已下,任务已完。”

民政局:“我们只能协调,无权强制。”

五年间,李秀娥的眼泪流干了,头发白了,女儿的尸体在冷柜里结了霜,但活人世界的规则却比冰柜更冷——一个普通百姓想拿回亲人的遗体,竟比登天还难。
这场闹剧最令人胆寒的,不是殡仪馆的天价账单,而是公权力的集体沉默。

殡仪馆本应是公共服务机构,却成了“尸体挟持者”。

38万元的停尸费是否合规?当地物价部门从未公开解释。

面对质疑,殡仪馆理直气壮:“按天计费,明码标价。

”可这“价码”背后,究竟是市场行为,还是垄断下的敲诈?

公安部门的失职更让人心寒。

开具死亡证明是法定职责,为何要推卸责任?

若殡仪馆不给尸体,难道公民连“死亡”的权利都要被剥夺?

法院的判决本应是一锤定音,但执行难的老问题再次暴露。

李秀娥赢了官司,却换不回一纸证明。

法院说“无法强制执行”,民政局说“只能劝解”,老百姓的胜诉书,难道只是一张废纸?

民政部门的“协调”更像是一句空话。

五年时间,若真想解决问题,何至于让一位母亲在绝望中独自挣扎?

这些部门口口声声“按程序办事”,但程序成了推诿的挡箭牌,规则成了弱者的绞索。

若事事都要靠舆论来解决,这何尝不是法治社会的耻辱?

李秀娥最终拿回女儿遗体,靠的不是法律,而是媒体的曝光和网友的愤怒。

舆论沸腾后,各部门突然“高效”起来:殡仪馆连夜减免费用,公安局火速开具证明,民政局主动上门道歉。

这“光速解决”的背后,恰恰是最大的讽刺:

若没有舆论压力,李秀娥的女儿是否还要再冻五年?

若媒体不发声,公权力是否永远装聋作哑?

老百姓的正当诉求,为何总要靠“闹大”才能解决?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让普通人维权靠“拼嗓门”。

当法律沦为摆设,当部门只对舆情负责而非对人民负责,这何尝不是法治的溃败?

可悲的是,李秀娥的遭遇绝非孤例。

从“证明我妈是我妈”的荒诞,到“跑断腿办不下房产证”的无奈,从“维权五年反成老赖”的悲剧,到“医院天价停尸费”的勒索……

这些事件背后,是一套扭曲的逻辑:权力有时候并不为民所用,反成压榨工具;制度不保护弱者,反成既得利益者的护身符。

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灭火”,而是刀刃向内的改革:

打破垄断:殡葬等公共服务必须透明定价,接受社会监督;

问责到底:对推诿塞责的部门,必须追究渎职责任;

简化程序:死亡证明等基础民生事项,绝不允许设卡刁难;

司法兜底:判决执行必须刚性,不能让法律文书成一纸空文。



社会的温度,不在于对强者的歌颂,而在于对弱者的态度

李秀娥女儿的尸体终于火化了,但这场悲剧留下的寒意远未消散。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该让老百姓在维权路上跪着求生,更不该让公平正义成为“奢侈品”。

当权力不再傲慢,当制度不再冰冷,当每一个“李秀娥”都能有尊严地讨回公道——那才是我们期待的世道。

毕竟,检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来不是看它如何对待强者,而是看它如何保护绝境中的普通人。



赞(11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07 11:3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4-08 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