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指鼠为鸭”的江局长升职了?
本頁主題: “指鼠为鸭”的江局长升职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风骚律师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22
威望:275 點
金錢:21144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22-04-26

“指鼠为鸭”的江局长升职了?

这两天网上一直有传闻,当年那个言之凿凿说“经过确认是鸭头”的局长升职了。
这个消息令人不安。
“指鼠为鸭”这个事儿已经成了一个颇具讽刺之意的历史事件,我不相信当地敢冒着舆论风险去提拔江局长。
果不其然,今天中午看到当地的回应,确定没有提拔。
根据经验,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江局长这一生的官运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
听起来虽然有点悲惨,但这却完全是他自找的。
从职务和影响力上来讲,江局长算不上是一个大人物。
但他局长的身份虽小,背后代表的却是政府的公信力。
公信力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和大家简单说一个故事吧。
商鞅。
商鞅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治国理事都非寻常人可比。
但纵观商鞅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成功帮秦国强大,根子里是一个字——信。
从城门立木到奖惩分明,这其实都是信的表现。
与其说“城门立木”树立了商鞅个人权威,不如说是重塑了秦国政令的信誉。
在商鞅之前,包括秦国在内的诸国政令,其实都很难取得普通老百姓的统一服从,原因就是各种例外存在,经常失信于民。
商鞅就从严立法执法,取信于民,才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愿意相信秦国政府会重奖那些听命的人,于是,人人奋勇向前。
但商鞅最后的下场很惨,归根结底也是一个词:
失信!
按照当时的情况,商鞅更像是秦国的一个职业经理人。
秦孝公去世后,四面危机的他本来有机会跟历史上其他职业经理人一样,逃到其他国家继续干事业,但却被各个国家无情拒绝,最后落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原因是什么?
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商鞅的人品了。
之所以不相信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坑害了自己的好朋友,魏国公子卬(ang)。
公元前340年,商鞅劝说秦孝公出兵攻打魏国,占据有利地势。
当时的秦国在商鞅的治理下第一次国力大增,而商鞅也想试试自己打造的“利剑”究竟如何。
于是,他鼓动秦孝公对魏国发动战争。
“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结果,等两国军队开始对阵了,商鞅以私人名义写了封信给老朋友公子卬:
“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
大概意思是说,我一开始就和你是好兄弟,现在你我各为其主不得不兵戎相见,但实在不忍心兄弟相残。不如我们一起私下见个面,好好喝场酒各自罢兵回家吧。
手下劝公子卬不要去,毕竟是要打仗,但公子卬觉得商鞅是自己好兄弟,而且这信是私人名义写的,他不至于连这一点信誉都没有。
于是就去赴宴了。
结果,果然被商鞅坑了。
魏军打败,魏国不得不“因去安邑,徙都大梁”。
就这一仗,商鞅输掉了自己的信誉,没有人再相信他了。
后来秦孝公去世,好多人要杀他,他也曾经想过逃跑。
商鞅的封地商於之地,地方不小,处于秦、楚、魏三国的交界上。
去楚国,要经过秦军把守的荆紫关和楚国建的方城,几乎上没有可能。
所以,他想去魏国。给魏王写信,言说自己能让魏国强大。
但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信誉的人来说,哪一个字能信呢?
魏王坚决不收。
最终,商鞅落一个惨死的下场。
历史从来没有成为历史,而是不断在演绎历史。
尽管不能和商鞅相提并论,但现在的江局长信誉又还剩几何?


赞(7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01 21:1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4-03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