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第一个政党转化而成的民主党,曾挟议会内最多议席而成第一大党,但随着党内路线分别丶与北京关系弦经起跌而最终决裂,以致在各级议会席位清零,并在中共的斗争需要下而面临「被解散」,在经历逾三十年后走入历史。民主党于1994年创党,前身是因应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决意在港透过参政争取民主的香港民主同盟,创党主席李柱铭与司徒华(已于2011年因癌逝世)分别领导政党和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支联会)的工作。两个组织亦互相支援,并与司徒华领导的另一组织 -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紧密合作。
2004年前一直是立法机关第一大党
港同盟与论政团体于1994年合并成为民主党后的十年,可说是民主派的龙头大哥,事实上,该党不少成员都是由上世纪七丶八十年代以致争取「八八直选」(即1988年落实普选)的中坚分子,久经训练,故在争取议席上较为成功,在2004年以前的历次立法会选举均赢得最多议席,成为第一大党。相信不少人仍然记得一个画面,就是中英双方未能为立法机关的选举方案达成共识,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的立法机关没有直通车,94年当选的立法局议员要全部「落车」,时任党主席李柱铭带同一众党议员站在立法局的露台式走廊,齐齐举手高呼「We’ll be back!」,结果他们在1998年的立法会选举中再次胜出,不单实现了「我们再次回来」,并以赢得13席再次成为第一大党。
不过,由于党内路线或席位之争,民主党在2000年后出现分裂,部分议员退党;加上一群大律师(即后来的公民党骨干成员)因着反对《基本法》23条的立法工作而声名大噪,以及诸如郑经翰等着名政治人物的参选胜出,以致该党在2004年的选举只赢得9席而失落第一大党之誉。其后,民主党便与公民党等其他民主党派在议会内合作,但光环不复往昔。
曾是北京统战对象 反修例后决裂
另一方面,在党章中订明支持「一国两制」的民主党,在回归前后均是北京拉拢或统战的组织,尽管北京已直接或间接地扶持他们可控的政党在港成立,后者最明显的是民建联(全称是香港民主建港联盟,现已与其他建制政党合并为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但简称不改)。
前特首曾荫权年代,民主党更于2010年历史性走入中联办,促进增设超级区议会议席的政改方案首次,亦是惟一一次获得通过。但此役被部分同道中人视为「跪低」而令民主党派内进一步分裂。
但民主党与北京关系正式破裂,要数 2019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风波。由于民主党与其他泛民人士均积极参与反修例运动,日益集权的习近平核心不再容忍港人这种挑战政权的言行,透过管治班子的委任丶拘捕丶修改法律和选举制度来收紧对港管治,多名民主党核心成员被捕,其他如教协丶支联会丶职工会联盟丶公民党等泛民组织亦相继解散,只馀地区工作较为扎实的民主党仍能在艰难中坚持,并在去年12月完成中委会换届选举,继续发声,包括前天仍就财政预算案发表意见书。
民主党起跌反映港人争取民主的历史
不过,无法参选的政党,终将面对成为压力团体的命运。而这个转折,则是北京在反修例运动后收紧对港管治,透过颠覆循序渐进实施普选的承诺而大削议会的民主成分。在2021年「爱国者治港」下的首次立法会选举,民主党拒绝北京的拉拢而拒绝参选;到了2023年的区议会选举,则是北京放弃欲参选的民主党,令该党成员无人能获提名入闸参选,加上政府褫夺议席和党员自动请辞地区议会,民主党在各级议会的议席「清零」。自此,民主党面对的打压日益加重,党庆亦被不同场地提供者以不同的奇怪理由取消预订,更不时被亲京报章批评和要求解散,令这个反映港人争取民主历程的政党走入历史。
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