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梳理一下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有三个层面的传统在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被延续传承着。
第一个层面是社会的上层,即帝王之家的政治传统。这种政治传统的基本概念是以天下为已有。最有代表性的语言是:“朕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且这个皇帝家的天下,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直到有一天暴乱蜂起,社稷变姓,才由另一个帝王取而代之。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的中层,即士大夫们的文化传统。所谓士大夫,是官员和知识份子,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这两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士大夫阶层处在社会的中间,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上对天子,下对黎民。对上,要维护政治秩序;对下,则要关照百姓生计,他们必须尽他们这个阶层应负的社会责任。
这种文化传统的基本概念是以天下为己任。最有代表性的语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中前三句都对,唯第四句有些一厢情愿)。
士大夫阶层中的优秀份子,往往有着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理想情操,为国为民,不惜其身,甚至不惜其命。
第三个层面,也就是像野草一样生存于社会的底层的农民。因为既缺少政治资源,又缺少文化资源,他们所传承的,很难说是政治传统,也谈不上文化传统,但是有一种苟活于乱世的生命本能显然也在他们中间世代相传。
这种生命本能,在太平盛世表现为草民意识;要躲避天灾人祸时是游民意识;而到了乱世来临,就变成了绿林好汉的造反意识,到了这个时候,原先匍伏在地的野草便燃成了漫天的野火。
草民们的生存法则是:能忍则忍,不能忍则反。当政治稳定时,他们承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世事动乱时,他们会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他们信服“成者王侯败者贼”这样的辈林法则,造反成功了就是天子,造反不成功就是贼子。皇上有天下时,自己甘当奴才;而一旦自己拥有了天下,别人就是奴才,视苍生为狗是理所当然的。
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