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困国家、是大国还是小国、是信奉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从东半球到西半球腐败几乎无处不在,可以说自人类社会建立以来,腐败就如影随形,虽然腐败具有普遍性,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程度却又不尽相同。腐败一直是国际金融机构的热门话题,因为世界上大多数贫困和欠发达地区腐败程度都很严重,而其对于经济增长的破坏性也很强,即使如此大家也往往会回避这个字眼,转而用“治理问题”来代替并寻求解决办法,但虽然换了一个说法,全球化的腐败依旧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随之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抗议活动层出不穷,现如今愈演愈烈。
为什么说腐败会影响经济增长并引发社会动乱呢?原因就在于腐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对立,你高我就低),而且腐败和投资/GDP的增长也存在负向关系,一般来说腐败指数每降低一级,投资占GDP的比率能够提高2.9%。在腐败程度和规模相对比较小的年代里,社会经济增长是很快的,反之就会引发严重后果,在90年代中期,东南亚几个国家最高领导层就曾因严重腐败问题被揭露,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造成韩国、印尼、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民众苦不堪言。所以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太腐败的国家,政府和强盗没啥区别,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投资,毕竟没人愿意去当这个冤大头,大家更愿意把钱投在相对安全可靠的国家和地区。
腐败不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出台和落地。在一些国家,当权者从公共收入中贪污资金,或者通过回扣的方式增加公共开支,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飙升的财政赤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腐败程度最低的国家,平均赤字占GDP的的3%左右,而在腐败程度最高的国家,平均赤字甚至可以达到7%之巨,腐败增加公共投资,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导致国家预算的巨额赤字。国有银行会因受贿赂影响滥发贷款,增加坏账;公共工程造价抬高,因贿赂而建设的“贿金工程”造成政府超额债务;政府官员受贿赂违规为企业提供风险担保;腐败使经济诈骗司空见惯,存款者、投资人、外汇交换市场对政府失去信任,如此种种,在恶化市场环境的同时,也遏制了经济增长,导致社会动乱。
当然在不同的国家,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腐败程度越高,危害也会越大,不仅仅会让经济倒退,还会导致国家陨落,当年苏联的倒下,腐败问题就难辞其咎。那为什么相同的腐败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腐败并不是一种形式,它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放散化腐败,另一种则是集中化腐败。
分散化腐败是指腐败者之间没有一个协同合作机制,也就是各干各的,不论利益大小,不挑;而集中化腐败就不同了,是指一个政府领袖组织了全社会的所有腐败活动,并且根据每个人参与程度的不同,决定大家应得的份额。分散化腐败能够掠夺到社会毛细血管的层次,是对每个个体的盘剥,这种情况下的掠夺率要高于集中化腐败,而且治理难度也有点高。比如一个地方官员腐败程度高的话,几乎就不会有好的项目落地,这样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了。在分散化腐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受贿行为程度是与被发现和惩罚的概率决定的,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很多官员都存在腐败行为,那么即使抓住一批,也会漏掉一批,对治理腐败无济于事,但如果很少有人贪,那么任何一个腐败者都有可能被抓,如此一来也会让大家减少受贿行为,在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话,这种情况还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集中化腐败则不同,领导者会追求最大化的腐败集团利益,所以腐败集团会对掠夺者存在一种仁慈,因为他知道盘剥过多时,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对方就会采取逃避行为,进而使自己利益受损。因此在集中化腐败的情况下,每一级的掠夺都会有个监管,而且由于管理集中的原因,集团对个体约束力强,这样一来相比较分散式腐败,集中化腐败的破坏能力就比较低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腐败在各个国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不一样的原因了,有的国家是分散化腐败,全员贪污的背景下没人在乎大局,最终导致社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崩溃;而有的国家自上而下有一条腐败纪律,对于社会的伤害就小,所以即使是有腐败的情况下,也没有酿成多严重的后果。所以分散化的政府比集中化的政府具有更强的腐败动机,一个联合政府的腐败率高于一个统一专政政府的腐败率,这不是由人性决定的,而是制度决定的。
所以一个国家的制度状态会深刻的影响到腐败程度,由社会精英阶层组成的公务员队伍会制约腐败,而尊重法律不把自己凌驾法律之上的国家就不会有腐败的产生,所以为了消除腐败,为政府官员创造好的激励条件和环境必不可少,而这些措施都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好的经济条件也会促成好的社会制度,这一点不可否认。毕竟如果在国民收入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就会缺位,而腐败必将肆意生长,把社会肌理侵蚀一空。
赞(84)